輕鬆養成習慣:每天5分鐘的持續力

2025年第三週學習週卡|書籍:《1天5分鐘!把「沒辦法」變成「有辦法」的持續力》

一、學習目標:

(一)重新認識持續行動的關鍵不在於意志力,而在於設計
(二)學會運用「五分鐘原則」,建立低負擔、高成功率的行動架構

二、本週行動任務:

(一)選定一項你想養成的習慣,設計每日 5 分鐘行動流程
(二)建立「可持續架構」,例如固定時間提醒、行動前放置提示物
(三)每天記錄「今天我做了什麼五分鐘小行動」,持續七天不間斷

三、應用練習:

(一)設定手機提醒:「現在只需要 5 分鐘」作為每日微啟動句
(二)以「連續7天不中斷」為挑戰門檻,而非設定產出成效
(三)將 5 分鐘行動結合既有習慣,如:刷牙後做深呼吸、午餐後寫 3 句話

四、每週反思問句:

(一)哪一種 5 分鐘行動最讓我感覺容易且有成就感?
(二)我是否有因為想做太多而放棄做一點?
(三)這週我在哪個時刻讓「可持續」比「完美」更重要?

五、書籍簡介:

《1天5分鐘!把「沒辦法」變成「有辦法」的持續力》是一部專為現代人設計的「行動簡化指南」,主張改變人生不需劇烈努力,而是需要「低門檻、低負擔、但高一致性」的微習慣設計。書中提醒我們,常見的改變失敗,來自過高的預期與目標過大,最終因無法堅持而挫敗。

作者透過實例與章節引導,幫助讀者建立「五分鐘原則」,主張「只要開始,就比沒做強」,並強調:能每天做一點,比偶爾拼命做一大堆,更能創造真正改變。這本書既實用又溫柔,是所有想在忙碌中仍保有自我節奏者的最佳讀本。

六、三大關鍵觀念:

(一)微習慣原則: 一天五分鐘就能開始,不給自己沉重壓力,反而容易持續。
(二)設計勝於努力: 習慣需要的是被設計得容易,而不是靠意志力撐住。
(三)持續比效率更重要: 不必每天進步很多,但不能停止,每天「有做」即是進步。

七、應用建議:

(一)將五分鐘行動與一個已存在的日常節奏綁定,例如下班後、餐後等時間點
(二)設計「可視化紀錄牆」,讓自己看到「我已經做了幾天」的進度感
(三)放掉「一次做好」的焦慮,讓行動變得自然、能持續、不痛苦

八、金句:
1. 「與其追求正確的努力,不如追求正確的持續。」
2. 「改變,不靠咬牙堅持,而靠讓自己願意每天打開門。」
3. 「五分鐘能做不了什麼,但每天五分鐘,能做出全新的自己。」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