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與現實的交鋒

《理想與現實的交鋒》

理想不是用來對抗現實的,而是要一起往前走。

創業初期,我們對未來的藍圖總是充滿想像;那時候的自己隨時可以在PPT上畫出十年計畫,口頭總是侃侃而談五年營收目標,心裡燃著的是一種「一定會成功」的烈火🔥

但現實的重拳從不客氣,市場冷淡、用戶冷漠、訂單難催、合約難簽⋯打擊到連自己都懷疑起來:是不是高估了這個理想?

這才是創業真正開始的時刻,創業開始不是在「離職創業」的那一刻,而是理想第一次被現實打敗時,創業才真正開始,此時也是創業的第一個考驗:還願不願意繼續?

《真實經歷》
演出只有十個觀眾讓我學會了什麼是「堅持」,自己年輕時熱愛音樂,小孩也熱愛表演,我們都經歷過,這除了是興趣、也是職業、更能有創業體驗;我們都多次經歷在剛開始有舞台表演時,即使是一個小型舞台,我們都花了幾週設計節目、彩排、聯繫場地與租借設備,磨刀霍霍⋯

演出當晚,觀眾席不到十人,連自己家人都擠進來才剛好坐滿一排,那時的我就體會,所謂理想,不是有多少人得掌聲,不是有什麼市場回報,而是當現實把你逼到牆角,你願不願意為了信念繼續追逐動人的理想。

從年輕時跟後來孩子的表演,還有無數次案件的提案、銷講,我都不再只是期待每一次都有回報,我總是提醒自己,每一次都要至少能留下價值。

《創業的理想,必須重新設計為「可落地的信念系統」》

創業不是理想與現實的對立,而是將理想轉譯成能夠承受現實摩擦的系統,我在歷經一次次撞牆後體會了一些道理:

一、理想需要版本控管:
當你發現現實不如預期,不是要捨棄理想,而是重新編譯它的執行方式。

二、現實不會因熱情而自動配合:
現實只回應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三、信念要能經得起孤獨期的質疑:
早起可能沒有觀眾,而且最早加入的觀眾,可能也只是經過的陌生人。

因此,我學會了「信念編譯器」這個心法,這是什麼?

簡單說就是:
每隔一段時間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初衷:是否只是懷舊?還是仍然相信這事業對這世界有一點好?

《座右銘啟發》
一、真正的創業者不是一開始就有堅定理想,而是在「跌倒後還願意修補理想」的過程中學會堅定理想。

二、理想不是無視現實的槓桿,而是穿透現實的潛行者。

三、當理想不能被實踐時,它不是錯的,而是還沒被重新設計。

《與理想對話的時間》
一、自己創業的初心,還在嗎?還是早已被日常消磨?

二、最近一次自己懷疑「自己選擇的事件」是什麼?

三、如果再設計一次理想,它會變成什麼樣子?

《反思》
常有人說:「不要太理想化。」但這世界永遠需要一些不放棄理想且願意把它磨成可用工具的人,所以今日才有手機、汽車、飛機。

創業不是打贏現實,而是讓理想在現實中留下痕跡,痕跡夠深,就能讓更多人相信它曾經存在,甚至願意加入一起走下去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