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習慣

2025年第五週學習週卡|《原子習慣》

一、學習目標:

(一)了解微小習慣如何透過系統化操作改變人生
(二)學會設計能持續的行為環境與提示機制



二、本週行動任務:

(一)挑選一個你想建立的新習慣(如:早起、喝水、寫日記),以最小單位形式開始(如:寫一句話)
(二)設計一個提示與獎賞機制,幫助這個新習慣更容易執行
(三)觀察你平常做的某一壞習慣,記錄它的觸發點,嘗試改變其路徑



三、應用練習:

(一)將一個新習慣結合在既有的行為後,例如:「刷牙後喝一杯水」
(二)為每個想執行的行動,設計一個「如果…就…」句式,例如「如果我關上電腦,就立刻閱讀三頁」
(三)使用便利貼或手機背景圖當作每日提示



四、每週反思問句:

(一)我選擇的新習慣足夠小嗎?我是否容易持續?
(二)我是否曾經誤以為意志力是改變的唯一方式?
(三)哪一個觸發行為是我真正想要改變的?我設計了什麼新路徑?



五、書籍簡介:

《原子習慣》是行為改變專家詹姆斯·克利爾(James Clear)歷時多年研究與實踐的成果,提出「改變不在於一次劇烈行動,而是每一個微小習慣的累積」。開頭他講述了一位年輕棒球選手,在頭部受傷後幾乎失去生活能力,但透過每一天極微小的訓練,他奇蹟式地重新站上球場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「不是天賦,而是習慣塑造了我們的命運。」

書中最核心的觀念是:「你無法靠目標改變人生,但可以靠系統改變行為。」與其關注結果,不如關注行為背後的身分認同。James Clear 說:「真正的行為改變,是從『我是什麼樣的人』開始。」他提出四步驟行為循環——提示、渴望、反應、獎賞,並給予清晰策略如何讓好習慣容易發生、壞習慣自然消退。

無論你是想提升生產力、建立閱讀、改善生活或重塑健康,《原子習慣》不只提供方法,更提供讓人真正開始行動的信念與路徑。



六、三大關鍵觀念:

(一)身分認同導向的習慣養成: 不要說「我要跑步」,而是「我是個注重健康的人」
(二)習慣由四步驟組成: 提示 → 渴望 → 行動 → 獎賞,缺一不可
(三)微小行為的累積比目標更可靠: 1% 的改善,365 天後就是 37 倍的成長



七、應用建議:

(一)每週設定一項「小得不能失敗」的習慣行動,讓啟動成本趨近零
(二)建立儀式感,如:點一盞燈代表進入寫作時間、放杯熱茶進入閱讀狀態
(三)將「壞習慣」藏起來,例如把甜食放抽屜深處,讓觸發難度提升



八、金句:
(一)「每天進步 1%,一年後你會進步 37 倍。」
(二) 「習慣的目的是幫助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,而非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。」
(三)「你今天做的每個選擇,都是在投票給某種身分。」

返回頂端